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节 (第4/6页)
?工部尚书江渊,字时用,号定庵,别号竹溪退叟,重庆府江津县人。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他的经历也颇为传奇。土木堡之变后,北京城内一片惊慌,当时还叫徐珵的徐有贞倡议南迁,结果被宦官金英赶出了大殿。徐有贞狼狈不堪出来时,在左掖门刚好碰到江渊进来,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徐有贞道:“以我议南迁不合众意。”于是江渊进入大殿后,“极陈固守之策”。他的投机正合形势,立即获得升迁,由侍讲超擢为刑部右侍郎。瓦剌进攻北京时,江渊协助于谦等保卫了京师,后历任刑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太子太师、工部尚书等职。 ??景泰一朝,陈循、王文、高穀、萧镃、商辂五位内阁大学士并不和睦,陈循、王文尤为苛刻营私。而江渊好发议论,言语之间常常得罪同僚,所以“每为同官所抑”,在刑部任上时颇为失意。当时兵部尚书于谦因病告假,景帝朱祁钰下诏推选一名大臣协助处理兵部事务。江渊极想得到此职,于是到内阁活动。陈循等假意推选江渊,商辂起草完奏章后,将“石兵江工”四字给江渊看。江渊不解其意。不久诏令下达,调工部尚书石璞去兵部,以江渊代替石璞。江渊大为失望。 ??后明景帝朱祁钰想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没有大臣首倡,一直不得其法。当时广西土官黄为了逃脱杀兄杀侄的死罪,得人指点,上奏请求改立太子,从而获得了朱祁钰的欢心,由此被赦免了死罪。当时有人传说,黄不过是广西的一个土官,怎么会懂得这些,一定是受了江渊的指点。甚至传闻黄的奏疏也是江渊代拟的。这流言如何而起,为何要针对江渊,最终有什么目的,一直没有人真正弄清楚。但这流言在京城广为传播,虽然无从证实,“人言籍籍,多信其说”,给江渊声誉名望带来很大的影响。 ??直到新科进士丘濬入翰林院后,仰慕江渊诗文才华,才挺身而出,道:“黄奏疏是否由江公代拟,很容易辨别,广西的纸与京师的纸不同。”于是将黄原奏取来一验,果然是广西纸,证明奏疏是黄自广西所上,这才得以还江渊清白。 ??但这件事并没有就此平息。明英宗复辟后,既然以谋立襄王世子的流言杀了于谦、王文,那么也可以因指点黄的谣言将江渊论罪,江渊遂被充军。 ??内阁大学士萧镃,字孟勤,同邑[3]人。宣德二年(1427年)进士。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朱瞻基命宰相杨溥合选三科进士,拔二十八人为庶吉士,萧镃名列第一。史称萧镃“学问该博,文章尔雅,然性猜忌,遇事多退避”。他曾接替李时勉为国子监祭酒,在士子中深孚众望。 ??土木堡之变后,明景帝朱祁钰即位,想废掉明英宗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萧镃上书反对道:“无易树子,霸者所禁,矧天朝乎。”后来朱祁钰病重,大臣们又准备复立朱见深为太子,萧镃却认为:“既退,不可再也。”就因为这句话,明英宗复辟,萧镃也在被清算之列。 ??较之前四位内阁大学士有所不同的是,商辂未正式步入仕途前已是名震天下的“三元及第”者,是大明立国以来乡试、会试、殿试三元都是第一的唯一一人。商辂为人侃侃守义,宽厚有容,与群臣关系都不错。明英宗复位后,最先召内阁大学士高穀和商辂于便殿,温言安慰,命二人起草《复位诏》。显然,高穀和商辂势必继续得到重用,不在清算之列。 ??而商辂后来之所以被弹劾与王文朋比为奸、谋主襄王世子为太子,仅仅是因为他在夺门之变后,没有迎合徐有贞、石亨的意图。夺门之变后,徐有贞入阁,欲尽揽事权,于是帮助石亨剪除诸阁臣,排斥异己,安插亲信。商辂不肯附和,由此引起徐有贞不满,后来又因为起草赦文一事,进一步惹怒了权臣石亨。 ??因为皇帝复位,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大赦不光包括赦免罪犯,还要免除前朝于民不利的措施。而明景帝刚即位的时候,大敌当前,一切事务都是以军情为主,所以明军将帅有不少扰民的措施,之后一直没有废除,还演变成将帅谋取私利的特权。按照成法,这些措施都应该在大赦书中被废除,石亨为了保全自己的特权,特地找商辂商议,让商辂不要将这些措施列入赦文。商辂很清楚石亨的私心,回答说:“旧制不敢易。”如此一来,石亨很不高兴,所以将商辂也列入了清算的名单,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