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侦察兵_第3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节 (第4/5页)

经彻底进入了次要的角色。
  如今鬼子一一四师团就在眼前了,高全反而不着急了,五百军从桐柏山下来一路赶到灵宝,部队除了打仗就是赶路了,几万战士人困马乏、已经明显精力不济了,高全想让部队稍微休息一下、恢复恢复体力再和这个敌人接战。
  军主力是停下来了,侦察部队却不能停,先期来侦察的陈老四带回来了最新情报,高全得好好研究研究,同时,侦察团还负责着联系友军的任务,尽快和四十军马法五将军建立联系的任务当然就落到石磊的头上了。
  地图就铺在面前,高全仔细看灵宝周围的地形,看着看着,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名字突然跳到了高全眼前,函谷关。
  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记载:“十一年,苏秦约山东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齐独后。”秦军依靠函谷关的天险,一战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军队再次攻打秦国,“至函谷,皆败走”。
  遥想当年,秦军据关而守,六国百万大军漫天席地而来,关前一场血战,百万联军遗尸无数,大败而归,直到现在想起来,仍旧令人目眩神迷、为之神往。
  两千年前的秦国能凭借函谷雄关连续打败六国联军,今日海外倭奴犯我神州,我们是不是也能在函谷关前打败鬼子,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呢,看着函谷关这三个字,高全心里有股止不住的冲动,一定要在千年函谷关之前,歼灭了这股屠城的鬼子。
  从陕县至灵宝有两条路,一条当然是走函谷关,另外在函谷关东边还有一条路,从原店、大王镇、阳店,至灵宝有一条小路,鬼子六十九师团败退陕县的时候走的就是这条小路,不管一一四师团来的时候走的是哪条路吧,高全只要把原店、阳店间的这条小路堵住,鬼子想要回去,就必然要走函谷关这一条路。
  挡住那条小路好说,不管是把路挖断还是派一支军队当道扎营,都能让鬼子改变行军路线,可现在的问题是:古时候的所有关卡都是面向外防御的,再有名的雄关,也都是面向外来对付侵略者的,攻击如果是来自关卡背后,那关卡上所有的地形优势不是立刻就荡然无存了吗。
  放下地图,再看陈老四送过来的那份情报分析:灵宝攻防战中敌我两军正在胶着之中,分不清哪边占上风,日军方面,第一一四师团长三浦三郎中将率领了五个独立步兵大队,以及炮兵队、工兵队,再加上一个战车中队,我军方面,马法五将军率领的是四十军的第三十九师、第一零六师,以及部分军直属队。
  从双方实力来说,我方略占优势,但是要击败这股日军,显然还稍微欠缺点火候。
  难道又要让我派上炮兵团去助战吗,反正这一路过来,高全也没少干从背后阴鬼子一把的勾当,少干一回,鬼子也不会念他的好,估计最高兴的就是炮兵团长范小四了吧,就是不知道他带的炮弹够不够使。
  想起炮兵团,高全哑然失笑,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关口的作用还能和古代一个样,一座占尽地利的千古雄关也架不住一顿大炮的猛轰,高全刚才是被函谷关这个名字把思路给引偏了,一直就光想着利用千古雄关的优势把鬼子挡在关前了。
  其实他哪是想要挡住鬼子呀,高军长要的是全歼了鬼子这个师团,把一一四师团的番号在这一战当中给抹去,既然如此,还管他什么关前关后呢,只要是布置得当,在哪儿杀鬼子不是个杀,不过,函谷关还是有用的,最起码这个名字让人一听,立马就能士气大振。
  “广兴,这回可要劳动你亲自出马了。”高全通过无线电话和书记长伍广兴通了话。
  “军座请下命令,广兴坚决服从。”电话那头的伍广兴说话还是那样文雅中带着直接。
  “好,有广兴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眼下灵宝城下马法五的四十军和鬼子一一四师团正在决战,我军要是往里面一掺和,一一四师团的鬼子必然顶不住要往下退!”
  “从陕县到灵宝有两条路,我守函谷关;你带着新五零二师、装甲兵团一个营,工兵团一个营,炮兵团一个营、骑兵团,负责堵住函谷以东,大王镇、阳店那条小路,一定不能让鬼子过去,把鬼子逼得走了函谷关那条路,你就算取得了头功!”
  “军座是要在函谷古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