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姑娘她戏多嘴甜 第667节 (第1/2页)
太保大人背着手,慢慢悠悠地消食。 赵子昀上前,行礼问安。 “回来了?”赵太保看着孙儿,吸了吸鼻尖,“酒味重了,怎么,殿下劝酒了?” 赵子昀道:“比平日多喝了几盏,就是瞎闹。” 赵太保摸了摸胡子。 太子殿下酒量出众,却不是个喜欢劝酒的。 瞎闹,定然是另几个活泼的。 赵子昀问:“祖父怎么往前院来了?” 赵太保轻哼了一声:“还不是你祖母!上午定安侯府那妮子过来,又给她捎了盒点心,老头子一口分不到,眼不见为净。” 赵子昀笑了起来。 祖父到底上年纪了,又因政务繁忙,身体不及祖母康健,太医叮嘱过吃食上需得注意。 偶尔尝一口点心倒是无妨,多用几块则不行。 偏祖母喜好这一口,太医也没说不能吃,时不时就得吃几块,把祖父眼红得不行。 “您还与祖母计较这些?”赵子昀道。 赵太保吹着胡子,教育孙儿道:“男子汉,大度些,计较什么?” 计较了也没用,不如前院散步! 赵子昀扶着赵太保,听他老人家不知是抱怨还是开心般说祖母这那。 “听您这么说,”赵子昀道,“我都不知道祖母是与定安侯府的姑娘投缘,还是与侯府的点心投缘了。” “老太婆为人最是挑剔,”赵太保道,“光是人投缘,她看不上那点心,要只喜欢点心不喜欢人,也不会时不时叫人来玩。 还别说,那丫头真是个有趣的,老头子上回听她说话,都乐得不行,更别说你祖母了,一个劲儿夸她’有趣‘。 侯夫人老当益壮,定有开心果的功劳。” 赵子昀把赵太保送回了内院。 太保夫人的腮帮子一鼓一鼓的,显然,还在吃着。 赵太保哼着就把头扭开了。 太保夫人笑眯眯招呼了赵子昀上前,用帕子包了两块点心给他:“夜里光吃酒,肚子饱了吗?等下用两块,别饿着。” 赵子昀接过来,看了祖父一眼,果然,赵太保的头扭得更偏了。 少时夫妻老来伴。 小老头与小老太,乐子很多。 赵子昀忍笑,道了晚安,迎着夜风,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小厮奉茶与他解酒气。 赵子昀坐下来,拿了点心咬了一口。 他长在京中,不似祖母对这种口味带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只从味道上评判,好吃当然是好吃,却不会回忆起西湖的月、孤山的风。 旧都临安不曾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自然而然地,想到的是送点心过来的人。 在祖父、祖母口中,很有意思的定安侯府二姑娘。 是了,他和温辞聊天时,其实也说过“令妹挺有意思”。 赵子昀又咬了一口点心。 很多人夸他的皮相,也有很多人夸他的才华,但是,从没有人说过他有趣。 皮相源于父母,才华的背后是刻苦。 前者天注定,后者靠累积,偏就是那“有趣”,说不好是天生还是后天,反正,他没有沾染上。 赵子昀也认得几个十分有趣的人,比如霍以暄,又比如徐其润,处起来不累,叫人开怀。 一时之间,他确实想象不出自己心仪什么样的姑娘,但他知道自己喜欢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有趣的,开怀的。 一块点心用完,赵子昀没有拿第二块,只是把视线落在了那块上头。 霍以暄爽朗,喜欢热闹,收利钱是他会做的事,太子殿下会由着霍以暄热闹,但不会参与进来。 如果说,“开恩科”是鸿门宴上的逗趣,那么,散席之后,殿下顺路捎他回府时,就不会再多提那些玩笑话。 太子殿下不收利钱,也不会关心别人喜欢什么样的姑娘。 所以…… 赵子昀拿起了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