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2节 (第4/4页)
将他随随便便逮捕入牢房,只怕他很快就会死在那里。嘉禾并不希望昆子熙死。一来是因为昆山玉造反之事,未必就与昆子熙有关;二来是当年她之所以能够登基,昆子熙助力颇多,如果不是他说服群臣,只怕她的称帝之路会更为曲折;三来是因为这老人的声名实在太盛,是前朝的大儒,是她父亲倚重的肱骨,是夏朝立国二十余年来国家稳固的基石。 在锦衣卫对昆家进行又一轮搜查的时候,嘉禾不自觉的踱步到了昆子熙的书房。老人如今正在房内闭目养神,看不出家破人亡的悲痛,反倒自在的如同不知世事烦忧。 八旬老者的听力已经不大好了,嘉禾走入房中的时候他未曾觉察,直到她一步步来到她跟前,影子投在了他的眼皮时,他才满脸惺忪的睁开了眼睛,朝着嘉禾规规矩矩的行了臣下之礼。 “陛下又来找赵大人了?”他问,动作间带着些许年事已高的迟缓。 嘉禾并不否认。她盯着这老人的脸,只觉得自己十三岁时见到的昆子熙和她眼下二十二岁时见到的没有任何分别,年长者的从容、沧桑与淡漠,在他的眸中没有半分更改。 “昆老知道他在哪里吗?”嘉禾哑着嗓子开口问道。 “陛下急于找到此人,于您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昆子熙并不回答。 “他是朕的左膀右臂,曾为朕尽忠,仅凭这点,就足够让朕不轻易放弃他。” 昆子熙颔首,捻须微笑,“陛下有情有义。” “所以昆老——” “那么陛下可知,老臣已经帮过陛下一次了。” “什么?”嘉禾还不知道昆子熙曾经帮过苏徽的事情。她现在只知苏徽那夜去过昆府,在离开之后,昆山玉指挥着部分叛变了的锦衣卫袭击了他。 但她也是聪明之人,转念一想就明白了昆家深宅大院,当夜苏徽能够平安走出昆府,应当就是这个老人的功劳。因此她敛低了眉目,道:“朕替苏……替康彦徽谢过昆老。” “罢了,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他终究还是没能逃过我那重孙儿的毒手。”昆子熙苦笑着摇头,“老臣有儿孙辈数十人,唯有山玉最受我赏识。老臣生性不爱热闹,夫人早逝之后便习惯了一人独居。后来发现了山玉这么个治国的好苗子,便起了爱才之心,将他带入了府中,亲自言传身教。只是老臣自负了一世,终究还是因这孩子毁了一生声名。未能及早觉察出他的不妥,是老臣之过。” 他言辞恳切,嘉禾默然无言许久,最后轻声问道:“昆老当真不知您那孙儿有谋逆之意。” “臣不知。” “那你当真,是忠于朕的?” 昆子熙淡淡一哂,“老臣若在此时表忠,陛下想来也是不信的。坦白来说,谁能够让江山社稷大安,老臣便奉谁为主。当年太.祖皇帝天纵英才,虽出身寒微,当老臣依然义无反顾的投身于他。后来太.祖猝然崩逝,皇后手握禁军,逼内阁拟诏让陛下您登基。其实她不必刀剑胁迫,太.祖无子,皇长女失德,不想让山河动荡,臣自然只能选您。臣虽也读过圣贤之书,却也不至于昏头。若女子真如书上所言愚钝、肤浅,古往今来拿来许多巾帼英豪?故而臣对陛下是男是女,从未在意过。周氏皇族寻觅到了流落民间的宗室,那自然是好。可臣不至于愚昧到认为一个大字不识的少年就能够取代陛下您——说实话,但凡愿意拥戴那周福寿的人,其心思与王莽扶持孺子婴没什么区别?只可惜臣那重孙儿……” 嘉禾闻言微愕,她还是第一次听自己的臣子说出过这样的话。不过仔细想想,好像确实也是如此。昆子熙是当年最早拥立她的人,也是她执政八年以来,甚少在礼法纲常上与她起争执的人。 不过这样一番话嘉禾也并不全信,现在昆子熙的性命捏在她的手中,难保他不是为了保命,而昧着自己心意胡编出了这样一套谄媚之言。 “臣真正在意的只有一事,便是近些年来陛下为政偏激,隐隐有与满朝士子为敌的趋势。臣为此忧心不已,想听听,陛下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昆子熙收敛了之前的笑意,“若陛下给出的理由能够让臣信服,臣豁出这条老命也要为陛下平定山河。若陛下只是那等无道昏君,那还请陛下将臣与臣的重孙一块捕入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