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中的朕_第1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节 (第3/4页)

出之后,长公主府专为荣靖驾车的驭者问苏徽接下来要去哪。
  苏徽这一次出门,身边并没有荣靖跟着。自从国子监出了乱子之后,荣靖便进入了一种无时无刻不在戒备着的状态。京中纷乱,大批士子朝臣意图借助眼下发生的两桩命案搅动风云,荣靖打算牢牢握住帝都禁军,以防贼子生事,自然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再陪苏徽四处乱逛。
  苏徽也不方便在京中随意走动了。随便哪个角落,都能遇上激昂争辩的士子,这群人双目赤红神态癫狂,好似随时都要组织起来前去逼宫。
  而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候,赵游舟并不在京师,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少了这个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京师越发群魔乱舞。
  “我能去紫禁城吗?”苏徽问道。
  驭者回答:“长公主既然将自己的车马借给了您,便是料定了您一定会进宫。”
  紫禁城的卫兵不会阻拦荣靖的车马,苏徽一路畅通无阻的深入九重宫阙,来到了乾清宫外。
  今日乾清宫大门紧闭,嘉禾没有接见任何一个朝臣,也没有走出宫门半步。
  与三年前“康彦徽”容貌相似的苏徽不敢轻易走下车去,长公主府的驭者代他找到了尚宫女官董杏枝,告知了对方他的到来。
  坐在马车内等候了片刻,车帘被人一把掀开,董杏枝带着焦急神情的面容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多年未见的二人重新看见彼此的时候都忍不住短暂的愣神,而后董杏枝一把将苏徽拽下了车,“快随我去见陛下。”
  “陛下怎么了?”苏徽一面稳住脚步跟上董杏枝,一面不安的问道。
  在董杏枝的叙述中,苏徽知道了嘉禾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眼下朝堂之上对她的反对之声汹涌如浪,她再坚强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
  “低头。”董杏枝按着苏徽的脑袋,带着他从侧门进入了乾清宫内。
  “陛下身陷危难之中,你的身份可别暴露了,免得还要让陛下为你担心。”她说。
  苏徽毕竟过去是研究政治史的人,稍微一细想就明白了。嘉禾女性的身份使她的臣子在辅佐她的同时,也滋生了一股为人臣者本不该有的傲慢和妄图掌控皇权的野心,端和一朝的臣子和君主之前的矛盾由来已久,而钟祭酒与柳氏女的死,便是怒火宣泄的最好时机。从端和元年至八年,朝堂之上一直上演着臣子与皇帝争夺权力的拉锯战,这几年嘉禾逐步占据上风,心怀不甘的臣子们极有可能利用眼下这次机会进行反击。
  廷议、伏阙、大规模的弹劾、辞官威胁……这些手段统统都会被用上,以此来逼迫嘉禾步步后退,将这些年她所取得的东西一点点吐出来。他们或许不会废帝,但一定会打出“清君侧”的口号,用嘉禾身边的人来开刀,剪除掉嘉禾的羽翼,才能让她更好的待在笼子里。
  在这样的情况下,嘉禾身边每一个近臣都是危险的,就连董杏枝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能否在这场动乱之中全身而退。这时候若是那些被冲昏了头脑的臣子发现了苏徽,说不定连他也不会放过。
  乾清宫比起之前苏徽到这里的时候要阴沉昏暗了许多,帘幕重重的垂下,殿内没有殿上灯烛,一切都阴沉压抑。
  董杏枝带领着苏徽疾步而行,忽然间猛地顿住了脚步。一抹纱帘被风掀开,帘后是不知何时站在那里的嘉禾。
  “陛下!”
  嘉禾的脸色很是苍白,长发披散在背后,如同纸人一般僵直的站立在原地,什么话也不说,眼睛也不眨一下。
  苏徽叹了口气,没有急于同她搭话,而是动手将殿内散开的帘帐重新束好,又将熄灭的灯烛点燃。
  嘉禾就这样看着他,直到整座大殿重新恢复了明亮。
  董杏枝悄无声息的退了出去,殿内只剩下了嘉禾与他。
  “你哭过?”苏徽仔细的打量着她的脸。
  这样的话若是叫旁人问来,只怕会触怒君王,可嘉禾听见苏徽这样问,只是敛低了眉眼,不言不语。
  “如果没有哭过,那最好还是哭一场。心里难受的话不要憋着,会憋出问题。”苏徽走到了她身边来。
  “没什么好难受的。”她扭过头去。
  苏徽听得出她是在嘴硬,不过他也不想拆穿她,“我去见了柳家那位死去的姑娘。我知道,你其实也想见她。”
  嘉禾的眼睫颤动,目光一瞬落到了苏徽的身上。
  “那姑娘死得凄惨,是被其父活生生殴打致死。”苏徽不愿扯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