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小神医_第527章 剿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7章 剿贼 (第2/3页)


    ??在他的计划里,先以直隶为基础,每个县设置小学,小学学生,从社学中挑选。

    ??每个府,设置中学,中学生,从小学生中选拔,采取考试制度。

    ??通过的,进入中学学习。

    ??小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五年。

    ??新学学堂会改名大明大学,每年六月中旬,会举行大考,毕业高中学生都可以进行考试。

    ??能考上的就进入大学学习,考不上的,要么提前毕业,要么接着再考。

    ??陈松没有要求考大学时的此事,所以大概率,凡是考不上的学生都会一直考。

    ??考上大学之后,没有具体的学习时间,三年起步,上不封顶。

    ??按照正常情况来看,四年基本上都能毕业。

    ??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加上大学四年,这就是十五年的时间。

    ??看上去似乎要比传统科举所说的十年寒窗苦读要多,但仔细算下来,比传统科举要好很多。

    ??传统科举,基本上是三年一考。

    ??也就是说,考生每三年才有一次机会。

    ??这次考不上,就只能等下次了,就只能再等三年。

    ??考中进士的人,基本上都在三四十岁左右,少年登科之人少之又少,几乎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

    ??能考中进士的人,哪一个不是苦读十几年的读书人?而且,传统科举,读书时间并没有一个明确限制。

    ??你读书三四年能考上,那你就只用读三四年的书,你读书十几年二十几年才能考上,那你就要读十几年二十几年的书。

    ??换算下来,在时间成本上,陈松所创立的这个制度要优于科举。

    ??参加科举是有身份要求的,必须是良家子,至于那些贱籍匠户商户,根本没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陈松创立的这个制度,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影响,只要你是大明人,不管你的身份是什么,只要愿意,都能够进行学习。

    ??这样一来,范围面就要比传统科举广得多。

    ??这种区别还不是陈松故意要这样整,主要是因为两个学派所面对的问题不一样。

    ??儒家理学看上去更像是工具一样,主要是一个敲门砖,是参加科举的一个工具,朝廷所需要的官员有限,所以就会卡人数。

    ??但新学不一样,如果想要让大明进行一次工业革命,那么就需要海量的人才,历史上的工业革命就是由大量的人才堆积而成的,可不是嘴皮子动动就能行。

    ??所以陈松不得不降低入学标准,招收大量的学生,以此来维持住基本盘。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陈松一夜未睡,第二天下午,终于将奏折交了上去。

    ??朱元璋在第一时间就将陈松的奏折拿了出来,上面的很多理念,朱元璋看的不是很懂,于是就将自己的大孙找了过来。

    ??朱雄英跟着陈松学习了这么多年,自然对陈松的一些思想,有着深刻的认识。

    ??朱雄英站在朱元璋的身旁,朱元璋看着奏折上面的那些内容,时不时向朱雄英询问。

    ??恰逢此时,朱标带着几份地方送上来的奏折进入了御书房。

    ??他看着正在忙碌的爷孙两人,将手中的奏折放在朱元璋旁边的桌子上,就静静的站在一边看着。

    ??朱元璋看得非常入神,甚至都没有察觉到朱标的到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俺明白了!”

    ??听着朱雄英的讲解,朱元璋终于明白了。

    ??把手下的奏折放下,看到了,站在自己旁边的朱标。

    ??“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

    ??朱标指指放在桌子上的那几封奏折,说道:“广州府那边又上奏折了,说陈祖义这个家伙,又开始不安分,准备骚扰大明海疆!”

    ??朱元璋一听这话,眼神一凛,杀气涌动。

    ??将桌子上的奏折急忙拿起,认认真真的翻看。

    ??看到最后,狠狠的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了桌子上。

    ??“这个该死的陈祖义,简直就不是爹生娘养的东西,之前抢了那么多,现在还不知足,还想抢,他真的以为大明还是之前那个样子吗?

    ??简直愚蠢可笑,愚不可及,既然他这次要来,那就让他好好尝尝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